如何写出好的文章呢?一提起写作,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害怕。
大家都觉得写作很难,但其实写作是可以训练的,
而且通过训练一个普通人完全有可能变成一个很好的作者,
这无关于天赋而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去提高。
所以协作并不是一个天赋的事情,也并不是说有天赋的人就一定写得好,
而没有天赋的人就一定不能从事写作。
首先,写作训练没有秘密,简单来说就是写,
而写的第一步就是马上写。
听起来好像是废话,但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如果想。
他自己不再害怕写作,你要做的就是马上写,
而且要多写。
每个人的思路都是发散,而写文章则要求把这些发散的思路咬合在一起。
那么怎么完成这个咬合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你千万别指望在自己的大脑中完成这个过程。
对普通人来说,更好的办法就是随时写,把片段写出来,
然后再完成整合给你的大脑减轻负担。
注意我说的写并不是盲目的写,而是要注意写作技巧的写,
写完之后还要整合还要自我审查。
在耶鲁世界学人的写作培训课上,老师教的写作秘诀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那就是要告诉你坐下来写,只写五分钟就好。
其实只要你开始写了五分钟之后,可能你就忘了害怕,
甚至可能。
写的停不下来了。
也就是说,只要你动起笔来,也许一开始是焦虑、害怕,
但是渐渐的你会把这种程序忘掉这种情绪也不再存在,
甚至自己写的越来越爽甚至停下笔来。
至于怎么让自己写,你可以自己想一些办法。
比如有一些人的办法是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写作,
不写够多不写够多少字数是绝对不站起来。
那么你也可以钻研自己的一种办法,选择自己的一种写作习惯,
促进你的写作。
那么再来介绍一种文体,什么叫做文体呢?有一种叫做经典的文体,
这种经典文体和经典虽然无关它指的是一种作者要采取一种和读者对话的姿态。
为什么要和读者对话的姿态?这里面的所谓的对话不是说用对话体。
是一种对话的姿态,具体应该怎么理解呢?就好像博物馆的解说员向游客介绍藏品、介绍宝物,
作者要向读者讲解他想传达的内容文章制造出作者与读者的共同想象空间,
在其中作者引导读者的视线,在观念物体和事件之中慢慢的流动。
那想要使用这种经典的文体,有这样几个关键。
首先在表达的时候,写作不是作者的自我独白,
而是作者和读者的对话。
作者在写东西的时候要相信读者的想象力,所以作者不用每件事情都说得很透,
要让读者留有一定的想象让他自行去脑补。
但同时也要让读者能够理解你写的东西,毕竟读者不是你做的。
凡是有需要的地方,就应该细细地讲解一下。
其次我们要强调一种视觉,所谓的视觉意思就是读好的文章的时候,
无论内容是什么读者跟随作者的指引一路走来,
时常会有历历在目的这种感受。
与此相对应,作者在人称上的选择非常自由,
时而你我的第一、第二人称时而又跳出去切换到第三人称。
还有一点注重的就是音韵。
但凡好的文章一定是可读的,可读不只是说可以阅读,
同时也指的是可以朗读。
选词的时候如果意义相近,你尽可能要选朗朗上口的那个词,
造句的时候也尽可能用短句如果有长句,你首先要。
想怎么变成短句。
反过来说,长句不用随意,要用就用到出人意料,
有新鲜感为止。
如果文章里全是一口气读完的长句,读者肯定有阅读的压力,
肯定有视觉的压力读者肯定早就想把它放下。
但如果很多都是短句,偶尔读到一个长句,读者就会知道这是作者发出的信号,
就会停下来去接收这个长句表达的信息。
最后一点就是选择词汇。
每天都会有新的语言被创造出来,所以好的作者总是要留意新的词语,
但是把眼光放的稍微长一点来看你会发现新的词语的存活率还是很低的,
大多数一年之后就没人用了而只有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词语。
才能流传下去,所以作者要能判断哪些新的词语能够活下去。
如果你没把握,最好选一些旧的词语,因为旧的词语已经在前人的使用过程中被千锤百炼过了,
对你的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上几点就是写出一个好故事的几个秘诀。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